>>您当前位置:首页 -> 地市 -> 市县亮点
中宁枸杞产业: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共谱新篇
2025-07-08 10:27:25   
2025-07-08 10:27:25    来源:宁夏日报

中宁县生机勃勃。

枸杞鲜果红润饱满缀满枝头。

第八届枸杞产业博览会枸杞开园仪式暨2025年“玺赞杯”杞福欢乐跑活动现场。

杞滋堂(宁夏)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枸杞鲜果榨汁车间。

中宁枸杞系列产品受到消费者青睐。

群众在枸杞加工企业务工增收。

头茬枸杞鲜果称重。

素有“中国枸杞之乡”美誉的中宁县,是世界枸杞的发源地和正宗原产地。近年来,中宁县紧扣自治区“六新六特六优+N”产业布局,全力推进基地稳杞、龙头保杞、科技兴杞、质量立杞、品牌强杞、文化活杞“六大工程”,构建起产业标准、绿色防控、质量检验、产品溯源“四大体系”,坚定不移推动枸杞产业朝着规模化、标准化、品牌化方向迈进。

中宁枸杞产业成绩斐然。截至2024年,综合产值突破126亿元,品牌价值超205亿元,位居中国地理标志区域品牌价值榜第10位。中宁枸杞上榜中国五星级地理标志,还入选了全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。2025年,中宁县再获殊荣,被授予“乡村振兴道地药材发展示范县”称号,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。

如今,中宁枸杞产品畅销欧美、东南亚等50个国家和地区,“中宁枸杞”已成功实现从土特产到“世界级健康名片”的华丽转身。

纯净天然  中宁枸杞的“高值密码”

6月15日,第八届枸杞产业博览会枸杞开园仪式暨2025年“玺赞杯”杞福欢乐跑活动在中宁县玺赞生态枸杞庄园盛大启幕。朝阳初升,500名跑者在万亩杞园活力开跑,拉开2025年宁夏头茬枸杞鲜果上市序幕。

本届活动以“杞福天下,共享健康”为主题,吸引众多游客。他们体验采摘乐趣,品尝枸杞原浆等特色产品。活动现场展示了丰富多样的产品,尽显中宁枸杞产业活力。女子组亚军杨丽华赛后感慨道:“在这里既能欣赏杞园的美丽风光,又能品尝鲜果的清甜滋味,这才是真正的健康赛道。”

玺赞生态枸杞庄园(以下简称“玺赞”)是中宁枸杞产业规模最大的标准化种植基地,占地1.5万亩,获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称号,还拥有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三大国家级荣誉,是宁夏枸杞行业唯一一家五星级枸杞种植基地。

13年前这里还是荒地,如今依托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天然碱性水源和黄河的滋养,形成“零污染、零农残”的高品质种植体系,远超欧盟标准。

种植模式上,玺赞采用现代GPS规划,科学布局,每亩仅种220棵树,保证机械化作业和充足生长空间。引进以色列滴灌与水肥一体化技术,节水30%、肥效提升50%。

病虫害防治方面,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合作,采用绿色防控体系,禁用化学农药,仅施有机肥。玺赞市场部部长张淑彦介绍:“从育苗到加工全流程闭环管理,真正将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落到实处。”

玺赞是中宁枸杞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。中宁县全面实施枸杞病虫害绿色防控,布设580个测报样点,加强检验检测体系建设,坚持收前必检、入市必检“两必检”,建成国家级枸杞质量检测中心。完成中宁枸杞数字化服务大数据中心系统升级,新建原浆溯源平台,新增各类溯源监控和气象站等设备。目前,88家溯源企业有628个可溯源产品。

中宁县荣获国家良好农业规范(GAP)认证示范县、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等国家级荣誉,这是对其枸杞品质的高度认可。

优质枸杞始于优良苗木,6月18日,“枸杞良种种苗三级繁育体系构建与标准化快繁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”项目通过专家验收。该项目由中宁县杞鑫枸杞苗木专业合作社和宁夏农林科学院合作,构建三级繁育技术体系,填补了品种幼化复壮和规模化繁育空白。

近年来,中宁县大力推广“良种+良法”标准化种植模式,建成17个千亩示范园、3个自治区级良种繁育基地,并通过HACCP、GAP等106项认证,让中宁枸杞在标准化的轨道上稳健前行。

科技赋能  火爆出圈的“硬核支撑”

宁夏全通枸杞供应链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化生产车间,自动化生产线高效运转。一瓶瓶枸杞养生酒在灌装、质检后装箱,将运往全国市场。

“我们已成功申报枸杞新资源食品的3项原料认证,这些原料可广泛应用于医药、化妆品等领域,预计能开辟多个10亿元级市场。”该公司总经理赵逢春介绍,企业以功能化为核心战略,运用低温发酵、蒸馏提纯等技术,开发护肝明目类产品,还提取枸杞黄酮、多糖等功能成分,将业务拓展至特膳食品及抗肿瘤领域。“我们的目标是将枸杞价值提升50倍以上,推动产业向专业化、精细化、智能化方向迈进。”

同样,在杞滋堂(宁夏)健康产业有限公司灌装车间,超微粉碎枸杞原浆生产线也在飞速运转。细腻如牛奶的枸杞原浆正源源不断地完成包装,等待发往全国各地。

“传统枸杞原浆颗粒较粗,吸收率低,我们的超微粉碎技术使其颗粒细化至纳米级,吸收率提升40%。”该公司总经理王方舟介绍,这项技术是与江南大学合作开发的成果,将枸杞颗粒从常规的60目(0.25毫米)细化至200目(0.074毫米),不仅大幅提高了生物利用度,还让产品稳定性提升了3倍。

自推出以来,超微枸杞原浆迅速打开市场,2024年新品发布后,42天就创下了1500万元的销售佳绩。凭借卓越品质,该产品斩获宁夏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,并入选工信部2024未来产业创新发展优秀典型案例,成为全国大健康产业标杆。

近年来,中宁县大力推动枸杞产业创新发展,成立中宁枸杞产业创新研究院,会聚8位两院院士,建设17个实验室、6个企业技术中心。目前,全县枸杞企业拥有80余项专利,其中发明专利46项,枸杞胶囊、糖肽、清汁等20余种高附加值产品成功实现产业化生产。

在产业链布局方面,中宁县积极推动枸杞产业加工园区化、集群化发展。建成中宁县枸杞加工城、枸杞高新技术示范园区、新水农产品加工园区,枸杞加工企业发展到124家,其中规上企业15家。支持企业增产线、扩产能,加快实施高端锁鲜枸杞、生态红茶、乳酸菌等重点项目,创新推出枸杞口红、巧克力、面膜等10大类120余种精深加工产品,加工转化率达37.8%。同时,培育80余个自主品牌,占全区品牌总量的70%以上。

目前,中宁县正按照全国枸杞道地药材大基地建设方案,依托国家级现代农业(枸杞)示范园区和枸杞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,统筹现有枸杞产业资源,实施中宁枸杞种质资源库、良种苗木繁育、枸杞新品种研发等14个重点项目。通过这些举措,全面推进全国道地药材枸杞大基地建设,不断挖掘枸杞价值内涵,巩固提升中宁县在枸杞行业的领军地位。科技赋能,正为中宁枸杞出圈提供坚实的“硬核支撑”,助力中宁枸杞产业迈向更广阔的未来。

兴业富民  小红果里的“民生温度”

在中宁县,枸杞不仅是大自然的馈赠,更是当地及周边移民群众增收致富的“金果果”。

中宁县枸杞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,占全区40%以上,年产鲜果7万吨,折合干果1.5万吨。带动5万名农民务工,成为农民增收重要支柱产业,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双赢。

头茬枸杞采摘季,红寺堡区的生态移民天不亮就赶到玺赞庄园枸杞基地,马秀兰就是其中一员,她开心地说:“在这儿采枸杞每天能赚150元,收入稳定。”

在宁夏杞鑫种业鸣沙基地,来自安徽的“候鸟式”采摘工高晴允手法娴熟地采摘枝头的枸杞,“包吃住还报销路费,3个月能挣两万多元。”

中宁枸杞传统产区舟塔乡,村民们凌晨夜采,只为让最新鲜的枸杞鲜果即采即发。

太阳梁乡隆原裕民合作社枸杞种植基地,务工群众马秀梅通过采摘枸杞实现增收。该乡通过“党建+企业+合作社+农户”模式,让群众获得“土地流转费+务工工资”两份收入。2024年,枸杞产业带动当地群众就业16万人次,发放务工工资1600万元。

玺赞采用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模式,帮扶10个移民村,带动大量低收入群众就业,累计发放劳务报酬过亿元。还将部分基地返租给困难农户,专业技术人员跟踪指导,对251户困难群众开展返租工作,发放红利151.36万元,户均创收6015元。

6月12日,2025年中宁枸杞鲜果收购启动仪式在恩和镇红梧村举行。中宁县多次组织市场主体开会,为基地对接和收购保护价格制定提供支持,协议价收购政策给茨农吃下“定心丸”,稳定了茨农种植积极性。

枸杞收购旺季提供大量就业机会。采摘工海和平笑着说:“6月是枸杞收购旺季,我一天能挣300多元。”红梧村各环节每日提供30多个岗位,女工日薪约200元,男工日薪300元,稳定的收入让村民们对生活更有盼头。

每天凌晨5时刚过,国家级中宁枸杞市场就热闹起来,头茬枸杞鲜果和各种枸杞制品吸引着全国各地客商。中宁县还在全国建成中宁枸杞专卖店、专柜1100余个,中宁枸杞区域营销中心2家、中宁枸杞一“杞”生活馆6家、“原浆铺子”4家,并创新“闽宁联销”模式拓展市场。

电商直播成为年轻人创业的新赛道。宁夏杞三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2025年销售额预计突破2500万元,是2018年的25倍。

中宁县作为全国农村电商“领跑县”,举办各类电商训练营,培训“新农人”8000余人次,开展中宁枸杞电商直播助农活动15场,带动就业6.13万人。2024年,中宁枸杞及其制品网络销售额达45亿元。下一步将深化与新媒体平台合作,借助直播基地建立网红打卡点,邀请网红、直播达人带货,力争全年网络销售额取得新突破。

从地头到餐桌,中宁枸杞这颗小红果,串起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,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,彰显了满满的“民生温度”,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甜蜜。

以杞为媒  多业融合的“黄金支点”

日前,宁夏老年大学的百余名学员走进中宁县,以“沉浸式体验+艺术创作”形式开启枸杞文化探索之旅。他们在专业讲解员的带领下,认领枸杞树苗、观摩精深加工流程;在中宁枸杞中医康养文化中心,品药茶、做理疗,感受“枸杞+康养”的魅力。

漫步中宁县街头,枸杞元素无处不在。枸杞生活馆、养生馆里,人们解锁枸杞原浆、糕点、茶饮等“花式吃法”;枸杞文化一条街将文化与旅游完美融合,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;杞鑫枸杞苗木科普基地里,七彩枸杞、枸杞盆景等特色产品吸引游客驻足,年接待量超3万人次。

5月1日,中宁枸杞“原浆铺子”开业盛典暨新品推介会在银川市西夏区宁阳广场举行,五大特色产品矩阵——枸杞原浆饮、枸杞咖啡等惊艳亮相,深受消费者喜爱,为产业注入时尚活力,点亮宁夏夜间经济健康消费新场景。

进入6月枸杞采摘季,玺赞庄园成为热门打卡地。游客体验采摘、加工流程,参与直播互动,带动旅游消费与线上销售双增长。

中宁县深挖枸杞文化底蕴,组织团队整理历史典故、民间故事,编纂《中宁枸杞志》;开设《杞福中宁》文化栏目,线上线下联动传播枸杞人文故事。此外,通过文创产品及“中宁枸杞宴”“美食大赛”等活动,丰富文化载体。

以枸杞为核心,中宁县构建三大特色示范带:枸杞文化康养融合体验示范带,将枸杞养生理念与康养服务深度结合;枸杞工业旅游示范带,揭开枸杞加工生产的神秘面纱,让游客近距离感受枸杞从鲜果到精品的蜕变;枸杞采摘观光示范带,让游客沉浸式体验田园乐趣,亲手采摘新鲜枸杞。

同时,推出四条精品旅游线路:黄河生态民俗游,带游客领略黄河之畔的风土人情;枸杞康养度假游,以枸杞养生为主题,打造休闲放松的度假胜地;枸杞工业研学游,让学生与游客在实践中了解枸杞产业知识;杞乡生态庄园游,带人们走进田园,享受宁静惬意的乡村时光。

石空镇太平村的丰安屯旅游度假区以“黄河之滨,枸杞康养”为主题,全力打造“中华杞乡·康养中宁”品牌,已接待游客41万人次。通过村企合作,当地村民吃上“旅游饭”,享受到旅游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。

“六一”期间,杞滋堂中宁枸杞展览馆成为研学热点,孩子们通过互动课程了解枸杞的“前世今生”。该馆年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。

7月8日至9日举办的第八届枸杞产业博览会亮点纷呈:设立国际产品、文创作品、特色中药材、科技成果四大展区,集中展示枸杞原浆、糖肽、酵素、化妆品等十大类120余种枸杞精深加工产品,推动“产业+旅游”深度融合。

中宁县凭借“中国枸杞之乡”的美誉,构建产业、文化、旅游多元发展格局。以枸杞为媒,串起14个文旅基地、5个工业旅游点、3个3A级旅游景区,年均吸引游客超50万人次。小小的枸杞正成为推动文旅融合、助力乡村振兴的“黄金支点”,从田间到舌尖,从文化到旅游,释放出巨大的产业活力与魅力。

【编辑】:王雪玲
【责任编辑】:邹炜新